• 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校园公告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在线投稿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More...综合新闻

  • 学校四项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 【新闻中心讯】北京市第十四届归侨侨眷...
  • 殷会利副校长当选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十...
  • 赵秀琴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四批领军人...
  • 学生接待日活动为学子排忧解难

More...校园公告

  • 中央民族大学2014-2015年度博士后招收启事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通报
  • 中央民族大学财务信息公开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院五十周...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教学科研岗位公开招聘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08年 > 05 > 信息摘要

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

【出 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CSSCI 2008年第5期 -页,共6页

【作 者】: 林继富

【摘 要】 清明节气日的预兆功能是清明节文化形成的基础。清代至民国时期地方志记录的清明节习俗是清明节文化在地化的鲜明表达。在清明节演化过程中,地方知识对清明节文化的形成以及清明节对地方文化体系的建构具有特殊价值,清明节气对清明节文化建构和被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将清明节的文化基因和地方知识作为分析框架,杜牧《清明》原真意义便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热词搜索: 清明节 文化基因 地方知识 《清明》 Tomb-sweeping Day cultural gene local knowledge the Qingming by Dumu

上一篇:关于游牧畜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
下一篇:近代南部边疆地区省际间的经贸交往——以珠江流域为考察中心

版权:中央民族大学 © 2000 - 2011 M.U.C  备案:京ICP备1003934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原白石桥路)27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