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校园公告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在线投稿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More...综合新闻

  • 张京泽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 高举旗帜 坚定信心 把握主线 砥砺前行 ...
  • 中央民族大学校友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
  • 学校加强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
  • 彭勇教授、黄志辉教授荣获2020年北京市高等...

More...校园公告

  • 投稿须知
  • 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公租房供配电工程设计中...
  • 中央民族大学舞剧《情深谊长》音乐服务成交...
  • 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公开招聘非事业编制教学...
  •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年 > 01 > 信息摘要

革新桥文化的生计方式与广西史前农业起源

【出 处】:

【作 者】:陈伟驹

【摘 要】关于革新桥文化生计方式,目前学界多简单地定性为"渔猎采集",并没有整合动植物和工具遗存做深入研究。这样笼统的定性不利于突显该文化生计方式的自身特点,进而会限制对其意义的把握。首先,动物遗存显示革新桥文化的肉食来源既有狩猎也有人工饲养的家猪;其次,植物遗存表明当时人群经常食用橄榄、乌榄和余甘子这三类坚果;最后,对出土工具分析发现,石锤、石砧、研磨器和宽磨面砺石(磨盘)等植物类食物(尤其是坚果)的处理工具占据生计相关工具总数的半数以上。因此,整合这三方面证据,本文认为革新桥文化的生计方式并非简单的"渔猎采集",而是以植物采集为主,以狩猎、渔猎和家畜饲养(家猪)为辅。与前一个阶段(广西河旁台地贝丘遗存)相比,其生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生贝类利用比例明显下降、甚至消失,植物利用比重加大,植物加工的精细程度也有所提高,以至于有剩余的食物来饲养家猪。通过对植物进行研磨,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将可能有毒的植物去毒,从而扩大植物食物来源;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且易于人体肠胃的吸收,从而达到在有限地区相同产量的植物情况下,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因此,革新桥文化这种形态的生计方式,要比简单的渔猎采集经济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从而为后一个阶段(大石铲遗存)农业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人口以及其他方面(比如家畜)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广西地区的史前农业起源。

相关热词搜索:革新桥文化; 生计方式; 农业起源; 研磨石器;

上一篇:明清以来中国南方汉族移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下一篇:从规则到过程:法律人类学纠纷研究的理论进路与现实启示

版权:中央民族大学 © 2000 - 2011 M.U.C  备案:京ICP备1003934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原白石桥路)27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