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校园公告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在线投稿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More...综合新闻

  • 张京泽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 高举旗帜 坚定信心 把握主线 砥砺前行 ...
  • 中央民族大学校友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
  • 学校加强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
  • 彭勇教授、黄志辉教授荣获2020年北京市高等...

More...校园公告

  • 投稿须知
  • 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公租房供配电工程设计中...
  • 中央民族大学舞剧《情深谊长》音乐服务成交...
  • 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公开招聘非事业编制教学...
  •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年 > 01 > 信息摘要

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以明清以来的契约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出 处】:

【作 者】:吴声军

【摘 要】随着明清时期国家对清水江流域的深入开发,优质木材的价值不断凸显。种植人工营林成为当地苗侗人民主要的生计方式。由于人工营林经营周期长、林地权变动多等原因,清水江流域围绕人工营林的经营出现了林地股份不清、地界不明、洪道混乱、偷盗强占等各类纠纷。纠纷处理不当必然影响到人工营林的正常经营、林农们的日常生计及当地社会生活的秩序维持。为了保证人工营林经营的顺利进行,当地形成了以林业契约文书为保障体系的经营管理机制。清水江流域林农们根据纠纷产生的具体情境,以林业契约文书作为凭证,采取邀请中人、寨老或头人进行理讲的方式解决纠纷;如果双方分歧较大,理讲不成功则纠纷双方可能采取向官府申诉,寻求司法帮助的方式解决纠纷;除此之外,纠纷双方还有可能采取请上天裁判的鸣神方式来解决纠纷。这种以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帮助人工营林产业兴旺发达,使得清水江流域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林木产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契约文书的梳理回顾历史上清水江流域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取其精华,为当前林业纠纷的解决提供传统法制文化资源;同时,这种梳理对我国民族地区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关热词搜索:清水江流域; 人工营林; 纠纷解决机制; 契约文书;

上一篇:从规则到过程:法律人类学纠纷研究的理论进路与现实启示
下一篇:石刻中的乙弗昆裔踪迹与北朝社会格局

版权:中央民族大学 © 2000 - 2011 M.U.C  备案:京ICP备1003934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原白石桥路)27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