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综合新闻
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以明清以来的契约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出 处】:
【作 者】:吴声军
【摘 要】随着明清时期国家对清水江流域的深入开发,优质木材的价值不断凸显。种植人工营林成为当地苗侗人民主要的生计方式。由于人工营林经营周期长、林地权变动多等原因,清水江流域围绕人工营林的经营出现了林地股份不清、地界不明、洪道混乱、偷盗强占等各类纠纷。纠纷处理不当必然影响到人工营林的正常经营、林农们的日常生计及当地社会生活的秩序维持。为了保证人工营林经营的顺利进行,当地形成了以林业契约文书为保障体系的经营管理机制。清水江流域林农们根据纠纷产生的具体情境,以林业契约文书作为凭证,采取邀请中人、寨老或头人进行理讲的方式解决纠纷;如果双方分歧较大,理讲不成功则纠纷双方可能采取向官府申诉,寻求司法帮助的方式解决纠纷;除此之外,纠纷双方还有可能采取请上天裁判的鸣神方式来解决纠纷。这种以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帮助人工营林产业兴旺发达,使得清水江流域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林木产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契约文书的梳理回顾历史上清水江流域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取其精华,为当前林业纠纷的解决提供传统法制文化资源;同时,这种梳理对我国民族地区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